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
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?
暑,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带来的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小暑节气的特点是什么
气温升高、开始进入伏旱期。
到了小暑之后,气温逐渐上升,日照时间加长,天气开始变得炙热起来,空气变得非常燥热,所以,小暑期间要十分注意养生保健,以免损伤身体健康。
小暑勤洗澡、勤换衣
小暑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,皮肤表面的温度也会比较高,容易出汗,勤洗澡洗个澡不仅可以清洁身体,还能将皮肤表面的温度给带走,勤换衣能预防皮肤疾病,以免捂出皮肤疾病来。
节气和节日两个概念完全不同。
节气是自然节点,是干支历中根据自然节律变化而确立的特定节令。廿四个节气分别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,具有人文内涵。是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。
有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,如春节、中秋节、清明节、重阳节等;有些节日源于宗教,比如圣诞节、腊八节等;有些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,比如端午节、寒食节等;有些是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,如劳动节、妇女节、母亲节、地球日、读书日等;有的既是节气也是节日,如清明节等。
小暑的习俗
1、食新习俗
食新习俗在过去,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,食新是将新打的米、麦等磨成粉,制成各种面饼、面条,邻居乡亲分享来吃,表达对丰收的祈愿,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,恳请保佑风调雨顺。
2、吃饺子
在中国北方地区有: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。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苦夏,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。
小暑的来历如下
按传统算法,小暑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°,于每年公历7月6—8日交节。
关于这个节气的由来,吴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六月节,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
小暑的美好寓意和象征
小暑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是天气炎热但是还没有到最热,这时候表明夏天已经到了盛夏,农作物需要经历这一阶段就能迎来丰收了。也寓意人能够在大热天里面蒸出全身污垢;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。
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
根据中国气象局预计,进入7月后,我国各地的气温将进一步升高,出现35℃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逐渐增大,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的“桑拿天”。